前些日子,朋友打電話給我,還未開口,早已泣不成聲,因為工作問題。她是大學畢業的,為了證明自己一直在沿海城市打拼,希望干出一番成績,但是屢屢遭挫,就業的形勢也變的不樂觀,等她哭完,我輕輕的掛上電話,一句話也沒有說。我說什么呢?告訴她一切都會好的,困難只是是暫時的,面包遲早會有的?還是給她講講人生道理,讓她知道人生不可能一帆順風,不經歷風雨怎能見彩虹?但是,這些安慰的話,那個時刻好像變的沒有什么意義,她需要的或許只是夢想和現實之間的一個依靠,心靈的落差那一刻只有眼淚可以去銜接。
從工作至今,已經有很多朋友在抱怨工作不順心,不如意,每每這時,我都不知如何安慰。惆悵如絲般纏繞,無聲無息卻又擲地有聲。
關于夢想與現實,我們都無法正確的區分。夢想存在于現實,現實又依附于夢想,兩者相互蹂躪卻又休戚相關。我們很多人為了將夢想變為現實,將現實構建于理想之上耗盡了生命最后一米陽光。寫到這里,我不禁有些害怕,作為一個自視為了理想縱使“傷痕累累”也不愿放棄希望的“有為青年”,在追求現實與理想共存的路上竟然唯唯諾諾,不知所以了,是夢想的悲哀還是現實的無奈?
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我們幾十年的寒窗苦讀足以有能力讓我們對夢想做出精美的修飾,對于現實可以信手拈來,滔滔不絕。然而當我們獨自面對夢想和現實的差距的時候,卻顯得有些拮據、悲觀。
我們每個人都有夢想,無論大小,不比貴賤,這是我們賴以生存源泉。就像一朵花,在她開放的時候希望有人嗅到她的芬芳,當她枯萎的時候希望有人記住她的美麗容顏。這便是她高貴而短暫的夢想?墒,這樣的夢想也會在暴風雨的摧殘下變成奢望,其實她希望的僅是靜靜開放、默默凋零,哪怕只是眨眼的瞬間。
思維已在此刻凝固,目光呆滯,十指僵硬,我們引以為豪的夢想和現實,也在這個時候放下矜持,游離于漫無邊際的黑暗之中,張牙舞爪,面目猙獰,是炫耀?是嘲笑?亦或是放棄掙扎,瀕臨死亡。
于是,一位年輕的作家在現實面前用鍵盤敲出了這樣幾行字:現實的無奈讓我無從感慨,天若有情為何漠視我的悲哀。而一位年過花甲的老者卻用顫抖的手寫著:有夢的地方便是希望,哪怕土地干涸也會有清泉流淌。
我突然感到一種驚喜,死而復生。我似乎依稀看到那位老者眼中不經意間滑過的智慧和倔強,那是對命運的漠視和對生命的崇拜。
希望我的朋友心底有涓涓細流能夠滋潤她內心深處的那份渴望,拭去淚水,撫平傷痕,展翅飛翔?v然現實苦楚讓我們在短時間內無依無靠,迷失方向?晌覀冞有夢,還有希望,他就像黑暗中的火柴,劃亮了我們前行中的路,即使前方布滿荊棘,我們也會用雙腳去踏平。
夜已深了,這個城市多數人已經進入了夢鄉,他們的夢里是對現實的瑣碎還是對明天的憧憬?
過了幾天,朋友發來短信跟我說:做生活中的強者,不是要去壓倒一切,而是不被一切所壓倒,生活的理想,就是過理想的生活……
帶著希望上路,我自言自語。
文/劉珍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