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是武漢正茂一個值得紀念的重要的轉折時點,在這一年里,在管總旋風般的公關攻勢下,拿下了廣珠鐵路蓋板的訂單,這是公司第一個最大的訂單,是公司值得慶賀的大事。管總派出公司的精英——彭燕軍帶領的團隊到廣東中山建廠。
廣東的八月,正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炙熱的太陽把大地烤的一片白光,經過篩選,選中了在民眾的一個廠址。場地不大,長不過100米,寬不過60米,廠房面積不到1500平米,空地全是一人多高的荒草,里面蟲蛇很多。
彭燕軍帶來的開辦中山項目部的首批人員有伊勛、黃淼生、田保軍等人,后來又在當地招聘了幾位工人。首先,要向荒草進軍——割草。每人先發了一把鐮刀,那知鐮刀根本就割不動這里的草,沒辦法,又給每人發了一把砍刀,大家頂著烈日忍受著蚊叮蟲咬,刷刷刷,幾天時間就把幾千平方米的荒草砍光了,一把火讓它們歸了西。攪拌設備也到了,原來的路走不了重車,先要建路!他們采購了十幾車石子,平鋪在地面,然后再請壓路機來壓實,那知不管鋪多厚的石子,全部都壓到軟泥里去了,而且壓路機稍走慢一點,就會壓出一個坑,水馬上就出來了,地面就象是一塊蒸熟的饅頭一樣,皮是硬的,芯是軟的。
在不硬不軟的路面上卸下水泥罐,接著開挖基礎,基坑還沒有挖到一米深,涌出來的地下水讓工人無法施工,最后找到專業的施工隊,打了幾十米深的樁才找到堅實的基礎,花在打樁的費用比購置水泥罐的費用還高!一個星期后,廠區的面貌有了很大的變化:首先是高高的水泥罐聳立在民眾的天空上,上面噴了四個顯目的大字“廣珠鐵路”,平坦的場地上工人們忙碌著個自的事,振動臺也制作了幾張,整齊的擺放在廠房里,廠區的水電線路已鋪通,排水溝也挖好,自己動手蓋的廁所也像模像樣的坐在那里等候大家的光臨……
真是好事逢雙!一個不大不小的電力蓋板訂單不期而至,如果等攪拌機和控制設備安裝完畢時間就來不及了,怎么辦?“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這是中國60年代產業工人的豪言,而在武漢正茂,在80后的身上再次得到了體現才驗證。在彭燕軍的帶領下,就地支起攪拌機,安上控制設備。用挖機挖出一個料斗坑,料斗坑里積水怎么辦,用抽水機抽,一臺抽不贏就用二臺抽!一聲令下,全員上陣,工人們也深受鼓舞,個個斗志昂揚,沒有水泥罐供料,就用人工來供料,工人們一人扛二包水泥,來回跑著上料。有一位叫陳志平的工人,四川人,個子不高,但勁頭特足,能日夜不停的干,有一次他扛著二包水泥,一不小心腳下一滑摔了個四腳朝天,只見他像個彈簧一樣馬上從地上彈了起來,抓起地上的水泥包沖向料斗,還有的工人配料時水泥灰撒了一頭一臉,他們只把頭左右一甩,照樣去干活。這樣的情景,現場的管理人員都看在眼里,為武漢正茂有這樣的工人而感動,武漢正茂正是靠著這樣的工人,靠著這樣的勞動效率,一年幾跨步的上了幾個臺階!
經過十多天的日夜奮戰,終于完成了任務,再看這些現場的人員,每人都瘦了一圈,特別是伊勛,來的時候長的白白胖胖的,現在被太陽曬的黝黑黝黑,由白胖子變了黑胖子。項目部決定再接再勵,一鼓作氣安裝完攪拌機,以便于迅速形成產能。在彭燕軍的主持下,經過精心設計和構思,完成了現在這種二連體的攪拌機的安裝構造,它具有結構緊湊、經濟實用、美觀大方、方便操縱、適合生產等特點,現已在全公司推廣,成了正茂攪拌機安裝的模式。
中山廠的建設從建成到投產前后不到一個月,其中還有十多天在進行簡易生產,真正做到邊生產邊建設邊安裝,管理人員真正都是多面手,哪里需要去哪里,各種機械個個都能操作,而且不計個人得失、無條件服從公司安排,加班加點從無怨言!公司的發展正是靠的這批年青人忘我的工作,這是任何一家公司所不具備的優勢,這也是武漢正茂敢于迎接任何挑戰,而且是戰無不勝的法寶。!
這些可以請上天作證,今后的歷史也可見證中山這里發生的一切!中山廠的發展史就能見證公司發展史的一斑!
文/雷同